长沙岳麓书院游玩攻略

来源: 互联网

如果你看过秋雨先生那篇**《千年庭院》话,你就会为这样一段文字所痴迷:“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教师中集中了大量海内*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称世界**的文化哲学**朱熹、张试、王阳明,而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庭院,能为古老的中国文学史提供那么多不朽的篇章?究章是怎样的一个学府,能培养出那么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士、大文豪、**家、思想家、哲学家……?

这次到湖南长沙,得以有机会参观了这所位于的 湘江(攻略)西岸岳麓山下的这座千年学府。一跨入书院大门,你马上就会被它那古朴而清新的环境所吸引。“整齐严肃”的讲堂与“鸢飞鱼跃”的园林构成了一副对比鲜明而又浑然一体的情趣画面。从雅致、端肃的建筑群落中,仿佛看到儒家士人的严谨和闲适的读书氛围,欣赏到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由于社会动荡,朝廷更迭,书院曾无数被战*摧毁,其中被兵*大面积摧毁和大规模的重建就有七次。但为何至今还健在呢?作家秋雨曾言到:“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保存,除非躲在地上,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不会是纯粹的遗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特秉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周叔弦也曾撰书到:“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大意是:书院因岳麓山而命名,岳麓山又因书院而昌盛,千年学府由古而来;岳麓人才因儒家理学而立足于社会,儒家理学又因岳麓人才而得以传扬,一代风流人物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颂。从岳麓书院的摧毁与重建中可以看出书院在漫长的发展中所承受的劫难和富强的人文精神,它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而始终“活着”,没有变成一具死的“标本”,就在于一千多年来书院文化的层层聚累和在宁静的环境中汲取书院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流传千古的文人士子的思想精髓。

每每品味书院里一块匾额,一条碑文、一副对联、一句诗词时,你依稀看到一代又一代哲学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而每个哲学家又牵连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当你站在朱熹亲笔手书的“诗碑”旁,欣赏他那俊秀的书法和吟咏他那哲意深厚的诗句时,你仿佛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看到了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那一次**的会讲,朱熹和张拭正在为那精深的太极、心性,仁等哲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湖湘**正环坐聆听,思考“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的太极之体如何奥妙;当你向对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匾额时,你会发现这隐藏在绿云深处的书院,竞是几千年正统儒家文化传递的驿站。在魏源人“师夷长持以制夷”的爱国情怀里,你可以发现岳麓书院文化;从“中兴将相”曾国潘、左宗棠、胡林翼等南征北伐、兴办洋务、以推护儒家纲常伦理的苦心中,也可以发现岳麓书院文化;从唐才常的推崇实学、谭嗣同的《仁学》精神里,同样会感受到岳麓书院文化的历史影响。不仅如此,我们还可看到毛主席青年时代寓居半学斋中,当时该校校长手谕的校训“实事求是”对他今后思想形成产生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也许是人杰地灵的原由吧,此时环顾四周,发现附近曲廊亭阁、阶台小径、古木花树下均有三三两两湖南大学的学生在此捧手低读,两眼不离书本,两耳不闻外声。来往的游人、纷沓的脚步似乎不复存在,真正是那种身处闹市而身心俱定的心灵上的宁静。这种宁静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现实生活的纷扰已使我们越来越远离了对知识静学、静思的心境,留下的只是每天慌乱和急待的浮躁,就像被搅动的一潭清水,一片浑浊。而进入岳麓书院后,你会发现这千年文化滋润蕴藉下的学府,好似千年古井中取出的一盆凉水,从你的头上浇下,使你立刻就宁静下来,不得不去思考感悟学习些什么……

踏访岳麓书院,使我们不仅感悟到了千代流传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在这雅静优美的庭院中得到了一丝心灵的洗涤。

岳麓书院景点介绍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景区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273号

景区门票:50元(优惠票25元),岳麓山景区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7:30—18:00 (5月1日至10月31日) ,8:00—17:30 (11月1日至4月30日)

景区电话:0731-88823764 0731-88825011(岳麓山景区)

所属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

岳麓书院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书院建筑群。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上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岳麓书院后花园的建筑得到了重修。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教学建筑:

大门

宋代曾名“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名为“黉门”。现存大门系清同*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二门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现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

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1167),**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我国书院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讲堂屏壁正面刻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1166)书院主教、**理学家张栻,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对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屏壁背面刻有麓山全图,摹自《南岳志》。

教学斋/半学斋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过去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书院建斋舍历史悠久,自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始建斋舍52间,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学堂时改建,始定名教学斋、半学斋,以适应教学、办公的需要。”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说命下》

湘水校经堂

现存建筑位于讲堂左侧。原名成德堂,亦为书院讲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设于今船山祠处,并亲题门额。湘水校经堂在岳麓书院内办学前后共45年,清光绪元年(1875)从岳麓书院迁到城南天心阁附近。原堂址改建为船山祠,并将吴荣光亲题的“湘水校经堂”堂额留于明德堂以作纪念。

藏书建筑

御书楼

藏书楼是体现我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首页 湖南旅游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